作者:李志偉
文章來源:守押七大隊
點擊次數(shù):107
更新時間:2025-01-17 10:31:28
轉瞬間,從懵懂的毛頭小伙子已到而立之年,在經(jīng)過生活的捶打、工作的歷練和人生一定的經(jīng)歷后,能力的高低顯得尤為重要,而能力可能決定你能得到什么,而你的格局才能決定你最終的結果,那什么是格局呢?格局通俗來說就是一個人在思想、行為、價值觀上的宏觀架構,它決定了一個人看待問題、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人到一定的年齡,要想走的更遠,請好好修行你的格局,要具備容人、容事、容言的肚量。
容人,也就是要容人之長和容人之過,老話說的好,讓人三分不吃虧,容人三分無損失,人與人之間,讓一步又何妨?待人寬一分,自己的路也寬,凡事不計較,心里也舒坦,《莊子》中提到過:“不能容人者無親,無親者盡人,人如果沒有容人的雅量,只會讓人敬而遠之”。曾在書上看到過,年輕時的曾國藩,心高氣傲,常常覺得周圍人不如自己,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,有一天他幡然醒悟的說道:“人不如我意,是我無量,我不如人意,是我無德,”從此以后,他學會了欣賞和包容比自己優(yōu)秀的人,最終贏得了部下的尊敬和忠誠。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說過:“紫羅蘭把它的香氣留在了那踩扁了它的馬蹄上,這就是寬容”,只有放下別人的過錯,才能解脫自己的內(nèi)心,心靈本身就是一個有限的容器,如果裝下了仇恨,就放不下愛與溫暖,所以容人之過,就是渡己。
容言,一個有大格局的人,往往能容的下別人的言論,不與人糾纏,容忍對方的言語,不僅能寬容他人,更是能繞過自己。大學士蘇軾曾嘲笑佛印打坐的時候像一攤牛糞,而佛印卻誠懇的回答道:“我覺得你很像一尊佛”。被羞辱反而還能夠很真誠的夸贊別人,說明心里是毫不在意的。容言不但是一種優(yōu)良的品格,還是一種心胸寬廣的表現(xiàn),這樣的人胸襟開闊,不與人正常倒短,眼界深遠,看的是大局,不斤斤計較。人生百年,如果能守住初心,容他人言語,不僅是寬容他人,更是繞過了自己。
容事,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煩惱和瑣事,大格局的人往往能夠保持冷靜和理智,不糾纏于小事,而是更專注于更重要的事情,而這種心態(tài)往往能夠更好的應對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挑戰(zhàn),古人云:世上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,有時候本來一件芝麻綠豆的小事,卻總在心里反復思量,揪著不放,結果,卻讓自己陷入了無盡的糾結中,痛苦不堪。而不糾纏爛事,是一個人最大的自律,當你面對爛事時,選擇退一步,這不是懦弱,而是清楚的認識到,在爛事上糾纏,只會浪費自己的時間,讓自己身心疲憊,能夠容事,必定會慢慢的成事,人生要跨過許多的坎,更不要把太多的事放在心上,真正明智的人,善于給自己的人生作減法,愿我們都能做一個能夠容人、容事、容言的大格局人。